ID: 22630876

2.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Word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3-3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423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Word,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单元 第三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教材内容分析 ⑴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重点通过 “千烟洲立体农业”“亚洲水田农业”“荷兰花卉” 等案例,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变化。⑵哈密本地农业(如哈密瓜、棉花、葡萄)可作为补充案例,增强学生代入感。 2022新课标要求 ⑴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⑵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知识技能目标⑴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人为因素(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交通等)。⑵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学会分析具体案例。2. 思想方法目标⑶学会运用 “综合思维”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主次关系。⑷掌握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的地理分析方法。3. 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⑴区域认知:结合千烟洲、亚洲水田农业、哈密农业等案例,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区位的差异。⑵综合思维:从自然、人文多要素综合分析农业布局的原因。⑶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⑷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自然地理(气候、地形等)和人文地理(人口、城市)的基础知识,对 “区位” 概念有初步认识。兴趣点:哈密本地农业(如反季节蔬菜、设施农业)贴近生活,可激发探究欲望。 重点 区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主次关系。 难点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动态变化(如科技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材料准备 图 1:广西桑基鱼塘景观 图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 图 3:亚洲水田农业分布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广西桑基鱼塘景观图(图 1),提问:“广西农民为何在水田里种桑树、养鱼?这种‘桑基鱼塘’模式与哈密的棉花种植有何不同?” 同桌讨论,列举两地农业差异(气候、地形、市场等)。 引出 “农业区位因素” 概念 ———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影响。 讲授新课 第二步:问题导学(10 分钟)——— 千烟洲的农业布局案例:展示千烟洲(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立体农业模式图(图 2):山顶:森林(保持水土)山腰:果园、人工草地山麓:农田、鱼塘问题链:千烟洲的地形、气候有何特征?(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不同海拔布局不同农业类型?(地形影响:山顶水土易流失,山麓平坦)红壤贫瘠,当地人如何改造土壤?(种植人工草地、施加有机肥)第三步:新知探究 1———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5 分钟)板书框架: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地形、土壤、水源 人为因素: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交通、历史等 重点讲解:气候:哈密瓜因昼夜温差大、光照强而甜度高(结合哈密气候数据)。地形:山地→林业,平原→种植业(对比天山山区与哈密盆地)。土壤:千烟洲红壤改良 vs 哈密绿洲土壤肥沃。水源:广西降水丰富 vs 哈密依赖灌溉(坎儿井、机井)。第四步:深度学习 ——— 亚洲水田农业区位分析(活动设计 1)(20 分钟)任务:小组合作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图 3)的区位因素,完成思维导图。提供材料:亚洲季风气候分布图、东南亚地形剖面图、水稻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亚洲人口密度图、饮食习惯(稻米为主食)。第五步:新知探究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5 分钟)案例:荷兰花卉种植业(从本地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转变)。问题:20 世纪前,荷兰花卉为何只能在欧洲销售?(交通限制:海运慢,花卉易腐烂)如今荷兰如何成为 “世界花卉王国”?(科技:温室大棚控温、品种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