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1811

艺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八自然灾害课时教学课件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6112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自然灾害
    (课件网) 课时训练19 常见的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2020·浙江7月选考)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①地 ②地 1.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①地7~10月海冰面积小,所以代表北极地区,而②地7~10月海冰面积大,所以代表南极地区。读图可知,南极地区海冰消融快,A、B错误;北极地区主要为海洋,而南极地区主要为陆地,所以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比北极地区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C正确;臭氧空洞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小,D错误。 (2022·江苏泰州模拟)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 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 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 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 【答案】 D 【解析】 第2题,结合材料并读图分析,旱转涝集中发生在春夏季节,A错误;涝转旱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B错误;旱转涝和涝转旱的频次不相同,C错误;冬季重度急转的频次比其他季节高,D正确。故选D。 3.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 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 C.登陆台风数量多,影响大 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 【答案】 A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甲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易发生涝灾,气流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易发生旱灾,A正确;森林破坏对局部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导致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区域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4.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 ②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第4题,旱涝急转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一般更易引发山洪爆发、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②正确;不会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③错误;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④错误。故选A。 【名师点睛】———旱涝急转”在气象水文学上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而出现的一种由旱急转为洪涝的自然现象。“旱涝急转”时一般更易引发山洪爆发、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 (2022·河北高三)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特殊灾害性天气。位于祁连山北麓与阿拉善高原之间的河西走廊地区是受干热风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当地干热风多发于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下图示意1960~2016年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次数和日数年际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河西走廊地区受干热风影响较大的粮食作物是 (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油菜 D.棉花 【答案】 A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多发生于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此时正值春小麦抽穗灌浆时期,高温低湿的干热风会使其抽穗灌浆过程受到严重影响,A正确,排除B、C、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