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时训练12 水循环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2020·新课标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岛屿地下淡水、咸水、海水之间是相通的,若要地下淡水区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持地下淡水的水位高于咸水区水位和海平面水位,这样就需要有“季节分配均匀且降水充沛”和“足够的面积、完整的平面形态”等关键条件。此人工岛比较狭长,宽度较小,地下水易受南北方向海水的干扰,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宽度。故选B。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 D 【解析】 第2题,人工岛陆地面积狭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如果作为日常水源,则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地下淡水难以存在。故选D。 (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3~4题。 3.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答案】 C 【解析】 第3题,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该地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无河流注入,B项错误。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且该湖泊沿断层形成,说明该区域地下裂隙发育广泛,因此奥赫里德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C项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冰雪融水补给,D项错误。故选C。 4.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 D 【解析】 第4题,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A项错误。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渔业资源应该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B、C两项错误。影响渔业资源的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富,D项正确。故选D。 在1952~2009年,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下图示意1952~2009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累计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影响较大的是 ( ) A.坡地改梯田 B.种植苹果树 C.种植夏玉米 D.上游修水库 【答案】 A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后,累计径流量和累计输沙量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坡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以后,累计径流量和累计输沙量折线斜率明显减小,且减小角度明显大于园地、林地建设。故选A。 6.图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腾库容为了防灾 B.涵养水源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