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2044

艺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课时教学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448536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地球上
    (课件网) 课时10 热力环流 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考试说明 教学要求 1.热力环流的原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和常见类型及其影响,并解释相关现象 2.常见的热力环流 理解山谷风、海陆风和城郊风的成因和影响 3.雾霾的成因 掌握雾霾的成因和防治 二、知识网络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我们学习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山谷风、海陆风、城郊风最好利用身边的事例,既有利于理解,又能加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加强训练,强化理解。 2022年 无 2021年 无 2020年 无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近地面空气从B、F地流向A地,高空空气从D处流向C、E处。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1.受热均匀 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 3.等压面的判断运用: (1)海拔与气压结合的等压线(面)图判读: 第一类:高程剖面图 由于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规律: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区,凸向近地面为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简记:凸低为高,凸高为低。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等值线,注意第一个高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第二个高低指才是其自身的相对高低。 因此A、D(凸高)为低压区;B、C(凸低)为高压区。 第二类:等压面高程图 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 在第二类图中,没有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说明等值线向高空凸(凸低压),说明其为高气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说明等值线向近地面凸(凸高压),说明其为低气压区。 因此图中N为(高空,因为海拔高)高压区,M为(高空)低压区。近地面则相反。 注意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的区别: 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等压线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把握原则:温高(气压低)凸高(气压变高的方向);温低(气压高)凸低(气压变高的方向)。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4.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凹凸关系: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特别提醒】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气流垂直运动是热力因素导致,而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动力因素所致。 【典例展示1】 (2019·海南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