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2712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日期:2025-04-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69826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PPT,必修,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必修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体系构建 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含义和形式;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探索认识的奥秘 寻觅社会的真谛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社会历史的本质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社会历史的发展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社会基本矛盾/改革)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建构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探索认识的奥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形式和阶段: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认识 实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特点 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条件性———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具体性———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认识过程的特点 重点突破 一、认识 思考:认识与意识有什么区别?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含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2.形式: 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但是,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 3.关系: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发展、深化 依赖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重点突破 二、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含义: 2.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注意: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②实践是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活动,不包括主观世界,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③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 例如:想喝水(思维活动)———喝水(物质活动);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 例如:设计方案 →修建桥梁 ←桥梁 (主观) (客观) (实践) 注意:基本形式≠全部形式。还包括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等实践活动。 重点突破 二、实践 3.基本特点: 特点 因素 与其他主体区别 侧重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