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2989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250085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北宋,政治,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1.阅读课本和地图,知道宋朝的建立与统一。 2.通过阅读分析相关史料,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对宋朝崇文抑武方针利弊的分析探究,进一步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事物。 3.通过阅读史料,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通过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分析变法的内容,初步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引入 陈尧咨的故事 宋真宗年间,状元陈尧咨文武全才,名噪一时。宋真宗曾经有意让他从文职转为武职,便托人给他带话:“陈某若肯改武,当授节钺(即节度使)。”节度使为当时武将最高军衔,俸禄甚至优于宰相。 但当陈尧咨将此事禀告其母后,陈母大怒,一面杖打其子,一面愤愤地责备道:“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 为什么陈尧咨如果转为武职是升官却被母亲责骂?这和北宋的什么治国方针有关?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1.陈桥兵变 建立者:赵匡胤 时间:公元960年 都城:开封(东京) 你们知道陈桥兵变的故事吗?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统一 观察地图,说说北宋统一全国的障碍有哪些? 在北面,有强大的辽以及受辽庇护的北汉政权。 在南面和西面,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政权。 结合教材,说说北宋统一全国概况。 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备注:北宋没有完全统一,只是局部统一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研读 说说材料中宋太祖的困惑是什么? 为什么政权更迭频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什么建议?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赵普认为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具体是如何做的?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军事上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阅读教材,说说宋太祖还实行了哪些办法加强对兵权的掌控呢? 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中央上 皇帝 三司 政事堂 枢密院 财政权 行政权 军权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政事 同平章事 枢密使 副枢密使 唐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宋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通过对比,你发现宋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 藩镇所辖的军队选拔精锐填充禁军; 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积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消极:削弱了地方的防御能力;造成地方机构臃肿。 宋初为解决地方藩镇割据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3.地方上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4.文教上 材料一 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6427人,平均每年约22人。而宋代319年间共录取进士35000余名,平均每年约110名,差不多是唐代的5倍。 ———数据源自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