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三单元测试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制取O2 B.可制取CO2 C.可收集CO2 D.可收集O2 【答案】C 【解析】根据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选择要求分析。 【解答】A、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利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制取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九上·温州开学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边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可燃物和接触氧气相同,只改变温度,故选实验②④,则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2023八下·拱墅期末)2023年5月,山东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生产设备内部存在的杂质引起某高浓度化学物质剧烈反应,如图所示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有2种 C.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D.该反应的反应物应储存在阴凉、远离可燃物的地方 【答案】B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六个不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原子团可能改变。 【解答】A.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A正确; B. 该反应的的反应物只有1种,为H2O2,B错误; C.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C正确; D. 该反应的反应物应储存在阴凉、远离可燃物的地方 ,D正确; 故答案为:B 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乙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1)酸雨形成的原因。 (2)二氧化碳转化葡萄糖的过程。 (3)能量转换的形式。 (4)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作用。 【解答】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A符合题意; 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如图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血液氧气较少,丙内血液氧气较多 C.通过c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乙与丙相比,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的血流速度较快 【答案】D 【解析】肺泡与血液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