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3441

【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新版一下《5.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7478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教学,人教,新版,一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聚焦于100以内数的笔算加、减法,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内容涵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与情境设置,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运算过渡到抽象的笔算,构建完整的运算知识体系。 本单元分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两个内容。在笔算加法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学习用竖式记录口算过程的方法,初步感悟笔算的本质;例2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总结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在笔算减法部分,教材也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要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加法,重点探索用竖式计算100以内减法的方法;例2要教学整十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加法(例1的特例),总结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本单元延续了上一单元,继续以“计数单位”为核心,感悟计数单位个数累加、累减的变化过程,沟通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以及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凸显数与运算的关联性及一致性,培养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这为学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奠定了重要基石。他们对数字运算有了初步感知,能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同时,在本单元之前,学生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这使得他们在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时,能借助数的组成知识,将两位数拆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进行运算。但20以内加减法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数数、实物操作等方式完成,与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在运算形式和思维深度上存在差异,学生需要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学习本单元时,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他们能较好地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等算理。然而,当脱离直观学具进行抽象计算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容易混淆计算规则。同时,由于他们的思维较为单一,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于稍复杂的情境,如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可能无法准确分析数量关系。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知道口算的过程可以用竖式表示;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操作直观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笔算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将新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学过的运算问题的过程,沟通数的意义和笔算、口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构建数与运算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关键内容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