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 某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该学者评价的是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成吉思汗 2.王安石变法期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余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工程数量大大增加,灌溉民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3.宋朝文臣武将的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的漫画反映出宋朝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崇文抑武 C.分解相权 D.文化专制 4.历史故事会上,一组同学讲述了某位历史人物的三个典故:“扳倒井”“衮龙桥”“杯酒释兵权”。他们还可讲述的关于这位人物的典故是( ) A.黄袍加身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耻 D.岳母刺字 5.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 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 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6. 《宋史·文苑传》记载:“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治国政策是( ) A.轻徭薄赋 B.以德化民 C.分权制衡 D.崇文抑武 7. 北宋中期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这次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保甲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募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北宋武举考试的标准“以文为主”,其内容为武艺和策论。武艺主要是考弓马。弓马合格,则参加文章考试,先考策论,后考《武经七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B.宋代盛行读书风气 C.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011029贯、石、匹、斤、两、领、团、条、角、竿(注:宋代税务种类多,各税种计量单位不一,这里仅是数值的总和),中央和地方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缓解了财政困难 B.损害了权贵的利益 C.改善了百姓处境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10.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1.据统计,两宋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以科举共取士的年平均数计,宋代是唐代的5倍。由此可知宋朝( ) A.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B.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C.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D.官吏选拔看重出身门第 12.右图描绘的是北宋的开国皇帝用这种措施解除了大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这位皇帝是( ) 杯酒释兵权 A.明太祖 B.忽必烈 C.宋太祖 D.阿保机 13.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纳了重臣赵普提出的“稍微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目的是为了( ) A.抵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 B.富国强兵 C.偏安江南一隅 D.加强中央集权 14.宋太宗时期,朝廷不允许军队主要将领根据边地军情临时调度、协调安排军队。大臣上奏折称“将臣患在无权”。这反映,宋代( ) A.中央权力遭到削弱 B.政府机构职能重叠 C.将领权力受到牵制 D.文官地位高于武将 15.如图,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