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4917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62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环境保护,第四,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聚落供水、农田灌溉、防洪涝、保护水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协作开发措施。 2.区域认知:认识长江流域协作开发的地理背景条件。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学会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重难点) 2.运用资料,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清江发源于齐岳山,最终汇入长江,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上游河源至恩施河段长度为153km,地势落差为1 070m;中游恩施至资丘河段长160km,地势落差为280m;下游资丘至长江河段长110km,地势落差为80m。清江流域4~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清江水质清澈,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下图为清江流域略图。分析清江上游地区落差最大,但水能开发最少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 一、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河流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要素 评价方向 评价方法 自然条件 资源条件 水能资源状况 从地势方面分析河流落差;从降水方面分析河流径流量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否稳定 从该地所处位置是否位于断层、地震多发地区方面分析 坝址条件 坝址工程量、库容 从地形方面分析是否位于峡谷出口处或等高线呈口袋形袋口处 地形、气候条件 施工难度 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施工人员、物质运输条件和施工条件 评价要素 评价方向 评价方法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状况 需搬迁的 人口数量 搬迁的人口多,费用高,增加建设成本 淹没损失 库区耕地状况 淹没耕地多,损失大 市场条件 与消费市场距离 距离越远,输电线路建设、输电成本、技术要求越高 经济水平 当地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够提供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越大 基础设施 主要是交通条件 从基础设施的完善状况分析,越完善,越利于工程建设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量为1.9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水能开发: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 清江发源于齐岳山,最终汇入长江,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上游河源至恩施河段长度为153km,地势落差为1 070m;中游恩施至资丘河段长160km,地势落差为280m;下游资丘至长江河段长110km,地势落差为80m。清江流域4~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清江水质清澈,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下图为清江流域略图。 1.描述清江流域的主要水文特征。(综合思维) 提示:由材料可知,清江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可推知其水流急,含沙量小;由经纬度可知,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长,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无结冰期。 2.分析清江上游地区落差最大,但水能开发最少的主要原因。(地理实践力) 提示:清江上游河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