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复习【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1-25生物知识点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 1.化学进化论:由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2.化学进化论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3.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没有氧气。 4. 原始生命形成场所:原始海洋 能量来源:高温、紫外线、闪电 5. 生命发生的开端: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 6. 米勒实验:沸水模仿原始海洋、电极放电模仿闪电、气体模仿原始大气、冷凝装置模拟降水过程 结果:在收集到的雨水溶液中有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没有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有机物。 米勒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7.生生论:雷迪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和生生论推翻自然发生论。 第二节 1.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2.化石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 、遗物和遗迹 。 3.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 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趋势 :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植物进化过程: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 动物进化过程: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5.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 中生代:恐龙时代。 新生代: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为人类 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第三节 1.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3.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4.人类进化: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最早两足行走, 能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直立人:会使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 智人:唯一现存的人种,有原始艺术 5.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棕) 第22章物种多样性 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2.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 注: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多, 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3.双名法:①发明者:林奈;②结构:属名+种名(+命名人名);③书写格式:一种生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都用小写,所有字母用斜体表示。 生物分界 1.原核生物界: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原生生物界:藻类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等 3.植物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4.真菌界:单细胞的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5.动物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第二节 1.原生生物是生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 2.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 3.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效率的90%。它们是最低等的绿色植物。 4.褐藻因其细胞内含有大量藻黄素而呈褐色。 藻类特点: 1.多数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2.没有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