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5482

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41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我要的是葫芦,课稿
  • cover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任何事,必作于细,也必成于实。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源于点滴日常的努力。愿每个孩子仰望星空,怀抱“葫芦”的同时,也能脚踏实地,为自己的“葫芦”培植沃土。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主要写了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二年级的孩子乐于观察生活,喜欢体验生活。他们喜欢甜甜的苹果、香香的桃子,但是孩子们对于葫芦比较陌生。通过观看葫芦生长的视频和动画片,孩子们对于葫芦建立了一些感性认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多数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并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三. 说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结合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本课“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等4个字 。  第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第三、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内在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1.学习本课生字词。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难点是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内在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1、读、想、说随文识字法,2、变序阅读法,3、朗读法。教学时我通过读想说等方法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认读生字词,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词,并结合随文识字让学生达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学时我采用变序阅读法的方式理解内容。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力求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一体现,这篇课文的内容短小,蕴含的哲理浅显。基于以上思考,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是导入部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小朋友,你们瞧,老师今天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呢?出示手中的葫芦,接着介绍葫芦,在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读一读课题,相机指导“葫芦”的芦念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