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5708

2.4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一课时

日期:2025-05-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5109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石油,资源,国家安全,第一,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标解读】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理解石油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能够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的对策。 2.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地、生产地与消费地。 3.人地协调观:理解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4.地理实践力:能够进行野外矿山观察、调查,能够独自或与他人合作设计调查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矿产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重难点) 2.运用资料,说明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石油的价格也一直居于高位,网络戏谑:“92加满,脚底发软;95加满,倾家荡产;98加满,三代还款。”现如今,油价的涨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油价波动除了影响民生经济,还会带来哪些影响?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 【自主学习】 石油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液态可燃矿产。石油不仅是宝贵的燃料资源,而且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代社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石油资源分布 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各国石油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前10位的国家,合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 85% 以上,而中东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2.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知识拓展】石油的形成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绝大部分地质学家推断,石油和天然气都来源于古老的生物有机体。石油和天然气只有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而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移动,直至遇到不可渗透的岩石屏障才被有效地密封起来,形成油气田。在油气田里,天然气一般在石油层上部,但在高压作用下,天然气也可能出现在石油层底部。 目前,石油的成因尚无定论,人们广泛认可的是生物沉积成油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些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在海洋或湖泊里的动植物死亡后,其“遗体”与水中的泥沙一起沉入水底并逐渐堆积起来,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逐渐转化成蜡状的油页岩,后来转化成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即石油,如果温度过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这些在地下深处形成的油气,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层中,经过运移,在一定的储油构造内聚集,形成油气藏。同一个地质构造内的若干个油气藏,组合成为油气田。 “海相生油理论”认为,形成石油的原始物质是低等海洋生物。由于我国缺乏形成石油的海相沉积,因此被国外学术界扣上“贫油国”的帽子,石油工业发展迟缓。1941年,我国石油地质学家潘钟祥提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我国石油地质科考队伍,大胆提出陆相沉积也可以形成大型油田的理论。在其指导下,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辽河、长庆、大港、任丘等大型油田。 研究表明,咸水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海相生油与陆相生油两者形成的沉积环境都是半咸水一咸水。内陆咸化湖盆、海洋、海陆过渡带或湖陆过渡带都是石油生成的理想沉积环境。 【思考交流】 探究一 石油资源分布 1.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枯竭论十分流行。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新发现的石油资源量远大于所消耗的石油量。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资源量,从 1996 年的 1.1 万亿桶增长到 2017 年的 1.7 万亿桶。世界石油开采量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