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 2.区域认知:能够运用等示意图,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3.人地协调观:通过说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有关我国耕地资源的地理信息,学会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调查,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特点。(重难点) 2.运用资料,说明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从90年代起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就呈现连年递增的趋势,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势头变得更加剧烈。最近四年,中国的大豆的进口量基本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占中国粮食进口总量的约8成,占全球大豆总进口量的5成多,可以说全世界的大豆出口,有一半进了中国。自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世界粮食收紧,全球面临着粮食紧张的问题,对我国的大豆进口也造成了不小冲击,大豆安全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代表。 【自主学习】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 (1)概念: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分类: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2009年公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标准,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级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耕地质量最差。1~4等、5~8等、9~12等、13~15等耕地分别划定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2015年,我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质量总体偏低。 ①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②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③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①集中分布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②水土资源配置状况: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0%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和3/5,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①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 ②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质量差、开发难度大。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水土匹配也不协调。读图 2-6、图 2-7,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我国水田的主要分布省区和地形单元。(综合思维) 提示: 我国水田主要分布的省区是四川、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形单元主要是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议一议,我国水土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匹配,有哪些不利影响?(地理实践力) 提示: 南方耕地资源少,但水资源充足导致人地矛盾突出,粮食自给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北方耕地多,淡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3.说说我国耕地资源质量下降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①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