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5815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第一课时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70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第一,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际案例,了解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依据、类型、级别,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形成综合思维。 2.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标准、类型及级别、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探究设立自然保护区如何维护生态安全,如何重视保护与开发协调的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或调查,了解身边、国内自然保护区的有关信息,并结合具体区域背景思考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升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说明生态安全的特点及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重难点)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标准、类型及级别、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岛,距陆地最近处约 13 千米,面积仅 0.63 平方千米,无人定居。岛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 2 万条单一品种的蝮蛇,称为黑眉蝮蛇。蛇岛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鸟类在此逗留,补充食物和能量。它们就成了岛上蝮蛇唯一的外来食源。1980 年,我国在此建立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说出蛇岛上的食物链构成。 【自主学习】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广义的自然保护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二、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1.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1)国家条例: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设立标准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角度 内  容 生态系统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动植物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特殊价值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自然遗迹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特殊区域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3)设立现状:目前,我国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 740个,总面积大约14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我国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布有3500多万公顷天然林和约2000万公顷天然湿地,保护着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保护了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知识拓展】国家公园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 武夷山和海南热带雨林代表了亚热带和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武夷山还是世界遗产,其丹霞景观也是地貌学中的中国象征; 三江源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华水塔)和生物多样性均彰显的地方; 大熊猫和东北虎豹则不仅是中国象征的物种多样性代表,也是这些旗舰物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