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6495

第十章 第1节 浮力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3356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答案,八年级,人教,物理,学年
    第1节 浮力 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力,这个力叫作浮力. 2.浮力的测量:在空气中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与物体的重力G相同.当将物体浸在水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为F示,减小值就是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故F浮= . 3.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 不同. (1)下沉和漂浮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2)“浸在”包括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入液体中,“浸没”是物体完全浸在液体中.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物体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物体不再受到浮力,如深入河底的桥墩,不受水的浮力. 测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1.称重法测浮力的原理:三力平衡. 2.测量步骤: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被测物体的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称重F,此时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是在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就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即F浮=G-F.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多用于能够自由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即用于ρ物>ρ液的物体.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即探究浮力大小与其中某一个量之间的关系时,保持其他量 . 2.探究思路 (1)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保持物体浸在 液体中,且浸入液体的 不变,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 (2)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保持物体浸在 液体中,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 (3)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保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不变,改变液体的 . 3.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 有关、与 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 .  (1)所谓“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浸入液体的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体积排开了本来处于这一位置的液体. (2)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随之增大,这表明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不能理解为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浮力的产生 典例1 关于浮力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将一石块抛入水中,石块在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 B.在水中上升的木块受到浮力 C.在海里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产生的浮力 D.在空中上升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只要物体(物体不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浸在液体或气体中,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变式 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C.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时受浮力,下沉时不受浮力 D.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 典例2 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图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为 N,从接触水面到刚浸没的过程中,物体A底部受到的压强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典例2图 根据公式F浮=G-F示、p=ρgh可知. 变式 如图所示, 变式图 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再浸没在水中(石块没有碰到烧杯底部),如图乙所示,静止时测力计示数分别是 4 N 和3 N,关于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石块的浮力是3 N B.石块对水有1 N的压力 C.石块受的力有重力、拉力、浮力和水对它的压力 D.图乙中人的手受的拉力是3 N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典例3 [河南中考节选]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①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典例3图 (1)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