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8990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53013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教学导入 文字史料 影视史料 史料教与学 马英九再访大陆|从小家到“大家”,参加公祭黄帝典礼是此行的“重头戏” 据广州日报消息,在广东停留3天后,4月4日上午,马英九将率台湾青年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并预计在陕西停留4天。参访团预计4月7日下午抵达北京。 此消息一出,不少分析指出,首次前往北京以及“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此次马英九大陆行的“重头戏”。那么,今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有哪些仪程,从去年湖南老家寻根到如今陕西祭祖,马英九此行又有何深意?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和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发展的因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一、忆往昔同根源:台湾问题由来 三国 隋朝 元朝 清朝初年 1885 1895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1945 设台湾行省,加强东南海防 康熙年间 结合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一次分离 收复 第二次分离 回归 第三次分离 (被荷兰侵占) (被日本侵占) (蒋介石败退台湾) 内政问题 一、忆往昔同根源:台湾问题由来 台湾战略地位 1.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分离。 ②美国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③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与他国无关 香港、澳门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是外交问题,可以通过外交解决 思考探究: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2、其解决途径有何区别? 性质 解决途径 港澳问题 台湾问题 外交途径 殖民侵略遗留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 自己解决,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 3、对台方针的形成 时间 领导人 对台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台湾 50年代中期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倡导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提出,缓和了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看今朝脉相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阅读思考:大陆对实现祖国统一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武力) 20世纪50年代: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武力 和平 二、看今朝脉相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两岸关系的改善 时间 历史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