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9692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3397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省,学期,答案,试题,生物学,月月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三月联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是( ) A.原始陆地 B.原始地壳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2.科学家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甲、乙、丙三种生物的化石,如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 物种甲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复杂 B. 物种甲的出现可能早于物种乙 C. 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甲的化石 D. 物种乙是由物种丙进化而来的 3.达尔文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源于共同祖先的、生活在不同岛上的地雀,经漫长的进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部分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相适应 B. 地雀间喙特征的差异属于遗传 C. 不同特征喙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不同地雀的基因组成不相同 4.如图是生物进化历程部分示意图,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 A. ①代表鱼类,②代表两栖类 B. ③代表鸟类,最终进化到④ C. 图中四个类群进化顺序是①→②→③和④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陆生到水生 5.“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江水呈现碧绿色的现象是由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下列属于藻类特征的是 (  ) A. 都在水中生活 B. 都能产生种子 C. 都有茎、叶的分化 D. 都含有叶绿素 6.下表中A、B、C、D表示能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其中最有可能表示生产者的是(  ) 生物 A B C D 有毒物质 相对含量 0.07 8 0.5 54 7.红树林是全球濒危动物勺嘴鹬迁徙途中的“能量补给站”之一。如图为红树林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该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浮游动物是生产者 B. 共有6条食物链 C. 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8.“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正变得越来越美。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 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B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图中的丙 9.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 A. 克隆技术 B. 杂交技术 C. 细胞融合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10.小明在完成课后实践作业时,和妈妈一起制作泡菜,制作完后既要给坛子加盖,还要加水封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温度有利于发酵 B.防止气味溢出 C.创造无氧环境 D.防止坛中水分蒸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某地蝽象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该地引入无患子科植物新种———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象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象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图1   图2 图3 (1)蝽象喙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_____(填“长喙”或“短喙”)蝽象的数量逐渐减少。 (2)蝽象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数量会_____,因为两种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是_____关系。 (3)在蝽象的演化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具有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是_____,该过程是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填“遗传”或“环境”)决定的。 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