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9908

第一单元《赏“爱”——立象尽意》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4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单元,赏“爱”——立象尽意,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cover
《赏“爱”———立象尽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了解新诗的特点,自主归纳新诗鉴赏的方法技巧。 2.初读诗歌,能够基本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新诗之美。 3.再读诗歌,训练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4.能够选取合适的意象,赏析诗歌“陌生化”语言。 5.体验并感悟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思,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理解歌的意象,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句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中的经典诗句。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更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更需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当代诗歌的园地,去感受诗的韵律,去追寻“诗和远方”。 二、学习资源 核心资源:教材 6 首诗歌。 推荐资源:《艾青诗选》《唐诗三百首》、教材“名著导读”。 三、核心任务 研读课文,了解新诗的特点,自主归纳新诗鉴赏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实施 (一)学习目标 1.初读诗歌,能够基本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新诗之美。 2.再读诗歌,训练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初读诗歌,联系已学知识,借助教材所给助学系统,概括新诗基本特点。 4.精读诗歌,梳理诗歌中的意象,理清诗歌背后隐藏的情感。 (二)学习任务 1.初读诗歌,感受基调。 2.再读诗歌,分类归纳。 (三)任务开展 任务一:初读诗歌,感受基调 通读单元诗歌,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表达你的初读感受。 诗歌 初度感受(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 豪迈、雄壮、奔放、激情昂扬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看》 任务二:再读诗歌,分类归纳 结合注释、旁批,再读诗歌,丰富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试着从诗体、用韵、句式、语言、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把六首诗歌分类为两组,填写下表。 诗歌 分类依据: 第一组 第二组 示例 1: 诗歌 分类依据: 第一组 《沁园春·雪》 古体词的形式,有规定的格式、句数、字数、平仄等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现代白话诗,形式自由 示例 2: 诗歌 分类依据:押韵与否 第一组 《我爱这土地》 不押韵 第二组 《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 《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每一小节或整篇有押韵 示例 3: 诗歌 分类依据:句式特点 第一组 《沁园春·雪》 句式整齐,或部分小节句式一致, 或整首诗歌句式完全一致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各小节句式不一致 示例4: 诗歌 分类依据:句式特点 第一组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 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致 第二组 《周总理,你在哪里》《你是人间的四 月天》《我看》 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 小结 我们学习鉴赏诗歌,可以从形式到内容,既关注诗歌的句式、结构、韵律、手法、风格等特点,又同时走进诗人的情思、情感,把握诗人的理想、志趣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研读诗歌,品味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诗歌之美。 任务三:联系已知,归纳特点 联系已学新诗知识,借助教材所给助学系统(活动任务单、注释、旁批),概括新诗的基本特点,完成“气泡图”,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完善。 任务四:抓住意象,分析情感 精读诗歌,梳理诗歌中的意象,理清诗歌背后的情感,依照示例,完成六幅“冰山图”。 【小贴士】意象指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审美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旨趣、意志而存在于创作主体头脑中的形象。 任务五:品味意境,探究共性 研读诗歌,探究以下几组诗句中,诗人营造的意境有何共同点? 第一组: 1.千里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