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9947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88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课,明朝,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25年 月 日 上课时间:2025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事,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三宝”是明朝航海家郑和的小名,这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什么用郑和的名字来命名地名和庙宇呢?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同步练习册自主导学。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和意义。2.戚继光抗倭的概况3.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3.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时间。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同桌相互检查练习册自主导学完成情况,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研讨,之后小组合作交流。分析:郑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内容,之后教师精讲点拨。一:郑和下西洋--扬威异域,万国来朝1.展示材料:材料一: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升迁)太监。———《明史·郑和传》材料二: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朱棣),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故马公墓志铭》教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了解郑和其人。提示:云南人、三保(宝)、辅佐明成祖朱棣、宦官、原姓马、赐姓郑。2.教师: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提示: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展示材料:明朝造船业很发达,能够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只长150多米,宽61米,有4层甲板,可以容纳千余人。船上有9个桅杆,可以悬挂12张船帆,需要200多人合作才能驾驶。仅仅是船上的铁锚,就重达几千斤。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需要指示方向,郑和船队已经配备了指南针导航,辅助以天文导航,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为了便于船只之间保持通信,船上悬挂各色旗带,组成不同的旗语,夜晚悬挂灯笼,还备有螺号、铜锣和喇叭。———摘编自孙淑松《中国史 下》教师:西洋如此遥远,郑和能够下西洋具备怎样的历史条件呢?提示: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郑和下西洋?提示: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统治者的支持;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才能。【材料研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答案提示】(1) 政治统一:明初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稳定,为大规模航海提供政治保障。(2)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国库充盈,支撑远洋航行的物资需求。(3) 技术进步:造船工艺(宝船)、指南针、天文导航技术成熟,具备远航能力。(4) 统治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