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0051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580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地理,必修,第三章,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⑴掌握服务业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区位因素(自然、人文因素)。 ⑵结合实例分析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⑶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思想方法目标 ⑴经历 “案例分析 — 归纳总结 — 迁移应用” 的思维过程,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⑵通过对比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理解区位因素的动态性。 3. 素养成长目标 ⑴增强对身边服务业的观察能力,形成 “地理实践力”。 ⑵树立科学的区位观,理解服务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二、课标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分析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材内容: 第一部分:服务业区位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技术、政策法规、集聚、历史文化等)。 第二部分: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支持等)。 重点: ⑴服务业区位因素的构成(人文因素为核心)。 ⑵区位因素变化对服务业布局的影响。 难点: ⑴动态分析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机制。 ⑵区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零售、餐饮、金融、互联网服务等)。 三、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具备 “区位因素” 的基本认知框架。 学习难点: ⑴服务业概念较抽象,需结合生活实例(如外卖、网购)建立具象认知。 ⑵区位因素的 “变化” 具有动态性,学生易陷入静态分析。 兴趣点:对手机购物、外卖平台等现代服务业有亲身体验,可作为教学切入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服务业区位因素 【情景引入】(8 分钟) 情境:以前,人们都是在实体店购物。如今,人们还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购物、支付,并可以在家里坐等世界各地的产品送上门来。 问题链: ⑴你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吗? ⑵除购物外,利用互联网还能获得哪些服务? ⑶同学们选择网购和实体店购物,可能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用便签纸写下关键词(如价格、品种、便利、物流等),教师汇总至黑板。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 “网络购物” 场景切入,激活生活经验,引出 “服务业” 概念及区位因素的多样性。 【问题导学】(10 分钟) 任务 1:阅读教材 P71-72,完成表格: 服务业类型 实例 区位选择特点 生活性服务业 便利店、餐厅 靠近居住区,客流量大 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园区、金融中心 靠近工业区或交通枢纽 公共服务业 医院、学校 政府规划,均衡布局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填表,教师抽查并修正。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对比,明确服务业的多样性及其区位选择的差异。 【新知探究 1:服务业区位因素】(15 分钟) 情境:展示“陕西省西安市钟楼十字路口”图。(图 3.28)、“交通干道旁的大型购物商场”图。(图 3.29)。 问题链: ⑴商业中心为何多位于城市中心?物流园区为何布局在郊区交通干线附近? ⑵分析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对服务业的影响(以滑雪场、避暑酒店为例)。 教师讲解: ⑴核心区位因素:市场(人口密度、消费能力)、交通(可达性)、劳动力(数量、素质)。 ⑵辅助因素:技术(互联网平台)、政策(税收优惠)、历史文化(老字号店铺)。 学生活动:用思维导图梳理区位因素,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结合图文案例,从 “现象 — 原因” 推导区位因素,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当堂应用 1】(7 分钟) 案例:某连锁奶茶店计划在城市开设新店,提供 3 个选址方案(住宅区、写字楼区、大学园区)。 任务:分析各选址的利弊,推荐最优方案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后,同桌互评,教师总结 “主导区位因素” 的分析方法。 设计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