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生物下册物种多样性拓展知识点 01、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即群落所含物种的数量及多变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也是群落所属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 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丰富度,指某给定区域内物种的数量。例如,林场通常只种植一个树木种,也极少有其他物种迁入,因此与温带雨林相比,物种多样性就低得多。 物种多样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物种均匀度,是对群落中每个物种相对丰富度(即相对数量)的度量。群落中各个物种的数量分布越均匀,物种的均匀度就越高。例如,林场中虽然有大量的单一树木物种个体,但其他植物物种个体的数量却很少,所以物种均匀度很低;而温带雨林则截然不同,不仅拥有很多不同的物种,而且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量还都比较相近,所以绝大部分此类系统均匀度都很高。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对大多数陆生动植物来说,物种多样性(主要是物种丰富度)在热带最高,并且会以赤道为起点沿着纬线向两极方向逐渐减小。最具物种多样性的环境分别是热带雨林、大型热带湖泊、珊瑚礁和洋底区域。 02、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具有高生产力和高可持续性 生态学家为了回答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首先,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否拥有更高的植物生产力?其次,物种丰富度是否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即可持续性)? 研究的结果表明,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都是肯定的,并由此催生了两种假说。第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高,生产力也会更高,即如果拥有更多种类的生产者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会生产更多的植物生物质,也就能供养更多种类的消费者物种。 第二,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及由此而来的更高生产力会令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即更具可持续性。这种假说认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众多不同的物种(高物种丰富度),会形成许多不同的取食路径,在面对绝大多数环境干扰和压力时,由于没有把宝都押到同一条路径上,因此有更多的应对方式。 虽然上述领域还有许多待研究的难点,但是绝大多数生态学家都能接受这样一种有用的假说,即从观察结果来看,物种丰富度除了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会令其更具稳定性,变得更具可持续性。 03、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科学家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命名为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生存方式,囊括了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的所有因素,比如需要多少水和阳光、需要多大的空间、以什么为食、是谁的食物,以及对温度和其他条件的耐受范围。物种的生态位不能与生境混为一谈:生境指物种生活的地点,而生态位则是物种的生活模式。科学家根据生态位的差别将物种分为广生性物种和狭生性物种。 广生性物种具有宽生态位,能在许多不同的地点生存,可以利用各种食物,通常都能耐受许多差别很大的环境条件,例子有苍蝇、蟑螂、小鼠、大鼠和人类。 狭生性物种占据的生态位狭窄,要么可能只生存在一种生境中,要么只能利用一种或很少几种食物,要么只能耐受变化范围很窄的生态位。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了,它就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狭生性物种。 大熊猫是世界上所有物种中受到威胁最严重的物种之一,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级为濒危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大熊猫通过进化适应了中国常绿阔叶林中的生活,以常绿树丛中茂密的竹子为主要食物来源,通常每天都要花上12个小时来吃竹茎和竹叶。对竹子的依赖使熊猫成了狭生性物种,使提供竹子的森林生境遭到的破坏或破碎化成为了对其生存的主要威胁。 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的另一个原因是极低的生育率:不仅繁殖季节很短,雌兽的生育周期还长达2一3年,并且每次只会产下1—2只幼崽,而且由于产奶能力有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