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1974

【大单元整体教学】西师大版新版一下4.8《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088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下,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新版,师大,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 “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加减法以及 10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掌握 10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整数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发展思维。 本单元教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紧密围绕 10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核心知识展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解决问题。由于计算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教材创设了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情境,并通过观察得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算式,进而产生计算的必要,引发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经历计算的过程,理解算理。 (三)学生认知情况 一年级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于20以内加减法,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已经基本能够熟练运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这为学习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供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组成,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种对数的理解有助于他们理解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中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然而,从20以内加减法过渡到100以内,数字范围的扩大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短暂的不适应,尤其是在处理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可能会混淆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运算。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本单元学习中,他们对于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和算法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直观操作,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字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但抽象出计算方法后,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脱离直观操作后,可能难以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算式建立紧密联系,导致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于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难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单元目标拟定 1.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原则。 2.熟练掌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