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3808

第一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日期:2025-04-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33181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章,6份,生物,必修,选择性,2019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说出种群的概念。2.列举种群的特征,并分析其内在联系。3.学会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及其常用测定方法 1.种群 生态学上把在_____占据一定空间的_____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 2.种群密度 [辨正误]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2)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  ) (3)调查土壤中蚯蚓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5)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1.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_____。 ①草原上的所有羊 ②池塘中的全部雌性鲤鱼和雄性鲤鱼 ③集市上的全部鲤鱼 ④甲池塘中的鲤鱼和乙池塘中的鲤鱼 2.阅读教材P7“如何估算一块菠菜地里蜗牛的种群密度?”,回答有关问题。 (1)测定菠菜地中蜗牛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原因是_____。 (2)取样的关键是要保证_____,使种群中每个个体被抽选到的机会均等,避免受到任何主观因素的干扰。 (3)取样时要根据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方形地块适宜选择图[_____]所示的_____法,狭长地块适宜选择图[_____]所示的_____法。 (4)取样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_____ _____ _____ 3.阅读教材P8,回答有关标志重捕法的问题。 (1)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捕捉部分个体做上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2)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志鼠15只,未标志鼠19只。 ①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_____。 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为什么?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2.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学以致用】 1.(多选)(2024·江苏淮安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评估一块面积为20 m×30 m菠菜地受蜗牛危害的程度时,对该地蜗牛的种群密度和数量进行调查与测定。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取样方法最好是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 B.布设的样方数量越多,测得蜗牛的种群密度数值与实际偏差越小,因此,可适当增加样方数量 C.选取的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 m2)中捕捉到蜗牛数量分别是18只、20只、19只、21只和17只,则该菠菜地中蜗牛数量大约为1.14×104只 D.如个别样方里没有捕捉到蜗牛,则在计算时应舍弃该样方 2.(多选)(2024·江苏淮安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两公顷范围内的田鼠数量展开调查,第一次捕获54只田鼠,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72只田鼠,其中带有标志的有9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该区域蚯蚓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此种方法 B.该地区田鼠种群密度大约是432只/公顷 C.若被捕捉过的田鼠不易再被捕捉,则该地区的田鼠总数小于432只 D.该调查方法同样适用于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 二、种群的主要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 种群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类型 幼年个体数量____成年、老年个体数量 出生率__死亡率 ____ ____型 各年龄段个体数量比例____ 出生率__死亡率 ____ ____型 幼年个体数量____成年、老年个体数量 出生率__死亡率 ____ ____型 4.性别比例 [辨正误] (1)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 (2)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未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常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 分析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回答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