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C A D C D D A B A D 非选择题 13.1 禅让制(2分);世袭制。(2分) 13.2 分封制(2分);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任答一点2分) 13.3 郡县制(2分);“推恩令”或“推恩”建议(2分) 13.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各朝代依据实际而不断调整政治统治措施(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1 粮食产量明显增长;人口不断增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金属货币得到较为广泛使用(任答2点给4分,一点给2分) 14.2 圆形方孔(2分);该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任答一点给2分) 14.3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任答2点给4分,一点2分) 15.1仁(2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任答一点给2分) 15.2 焚书坑儒(2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论,焚毁了很多文化典籍,是一场思想文化方面的浩劫(2分) 15.3 使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或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分);目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巩固统治(2分) 15.4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2分) 16.1 出现了民族交融,各族逐渐形成了华夏认同观念(任答一点2分) 16.2 民族迁徙(2分);改革(2分) 16.3 推动了本族封建化及民族融合(4分)2024年下期普通中小学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16道题目,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七年级历史教师在讲授“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时,展示了下列信息,据此可知该原始人类是( )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 “使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石器制作技术比较成熟” “会使用火,遗址中有灰烬、烧石、烧骨等”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基本上确认了该遗址曾有宫殿、城墙等建筑的存在,还有规格很高的墓葬,以及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器等。这些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我国古代( ) A.建筑技术的领先 B.早期国家的出现 C.审美观念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这反映了青铜鼎( ) A.铸造工艺复杂 B.种类丰富多样 C.象征权力地位 D.便利日常生活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如魏国任用李悝制定新法、发展生产、任用人才;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增强军力;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工。这些变法都( ) A.旨在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C.加剧了争霸战争的进程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5.“六王毕,四海一”的史事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6.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属和邻里都要受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肢体的肉刑,还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