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4651

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 瑶族舞曲 音乐教案 湘艺版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下册,第三,瑶族,舞曲,音乐
  • cover
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第三课 欣赏《瑶族舞曲》 本课教学背景: 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瑶族舞曲》是作曲家刘铁山、茅沅、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后由作曲家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中国管弦乐中的奇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瑶族文化特色,了解和熟悉乐曲的结构,能够背唱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能在教师启发下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2.能专心欣赏、听辨并说出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3.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为第二时的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熟悉本曲第一部分,第一,二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 1. 分组收集关于瑶族方面的资料。 2. 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看王老师今天穿的衣服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色彩丰富,衣领和袖口都秀有图案花纹)对了,这就是瑶族的服饰。 2.课前老师布置的收集有关瑶族的资料,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收集的资料,并向大家简单的介绍。 3.教师将自己制作的瑶族风光片展示给学生, 瑶族居住区景色秀丽、如诗如画。梯田整齐有序丰富多彩,像天上飘落的彩带。 这是瑶族特有的长鼓,在祭祀祖先和庆祝节日时击打长鼓,跳起长鼓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瑶族主体文化的一大特色。 总结,瑶族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艳丽的服饰,特有的长鼓,更有好听的音乐,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瑶族舞曲》 二.学习新知 (一)请大家认真的聆听,思考 1,乐曲可分为几部分? 2,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讨论回答问题。 (乐曲分3个部分,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分段聆听 1.下面我们分段去欣赏,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和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