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多瑙河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琴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圆舞曲作品。《蓝色多瑙河》取材于奥地利的母亲河多瑙河,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在三拍子的节奏中,模拟出了多瑙河柔和的水波。而乐曲欢快、深情的旋律,也渗透了维也纳人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 (二)了解学生 本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审美体验和探索创造的实践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义务阶段的音乐学习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嗓音保护的知识,帮助孩子们保护好嗓子。 (三)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因此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以下三点: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体态律动、音乐创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多段体乐曲的主题感知,提升音乐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根据乐曲的情绪走向,具象为多瑙河河水的变化,与两岸风景的变换。 2.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计划用情境体验法来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进入音乐所描绘的世界;用启发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合作法来丰富学习形式,鼓励学生边唱边做边演,从中收获知识、形成技能。 三、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应当遵循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体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编创环节,融入美术、自然、语文等多种学科,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 本课在音乐教室进行,课前准备有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黑板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个板块 (一)初步体验 聆听感受(约5分钟) 复习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歌曲《抓妈荷》,用同样为三拍子的歌曲作为本课的导入内容。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同时让学生自主编创节奏律动,拍一拍、踩一踩三拍子的节奏为乐曲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钢琴弹奏《蓝色多瑙河》第一主题的旋律,让学生以自主编创的律动演绎旋律,一方面为欣赏内容铺垫,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三拍子的认识。 引入本课的欣赏内容《蓝色多瑙河》,让学生带着思考听音乐。在课上我会在听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觉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可能是在表现什么样的场景? 这段旋律是《蓝色多瑙河》引子部分,表现的是春天万物开始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引导学生将音乐具象化,我会在多媒体课件中,以绿意盎然的春景为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思想。 第二个板块 (二)分段欣赏 创设情境 承接导入部分的内容,对《蓝色多瑙河》的资料背景进行简单的阐述。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听得这个音乐片段啊,就是由管弦乐队所要走的一首经典的作品《蓝色多瑙河》。它的作者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被大家称为“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就是他最为著名的一首圆舞曲作品。圆舞曲音乐的典型节奏就是三拍子,我们在课前所编创的三拍子舞步,就可以完美的融入圆舞曲之中。 2、《蓝色多瑙河》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