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英秀》之京剧元素 教材分析: 《梨园英秀》是五年级江苏版的一首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由著名作曲家孟庆华作词、作曲。歌曲融合了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有唱、有说、有对戏曲的模仿。歌曲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歌曲旋律 模仿戏曲音乐与打击乐器的前奏,加上反复共8小节,曲调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把我们带进一个戏曲演出的氛围之中。第二部分,是数板式的唱词。第三部分,回到歌唱部分,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的素材,并与通俗音乐节 奏相结合,显得新鲜,亲切、生动活泼。 教学思路: 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链上十分重要也是特别精彩的一环。本单元以“京腔京韵”为主线,旨在让孩子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并走进不常涉猎的祖国戏曲艺术宝库,唤起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风格多元化的今天,大多数学生对戏曲知识了解甚少,认为戏曲“难听”、“老土”,往往偏爱通俗歌曲。但这首《梨园英秀》具有戏曲音乐和通俗歌曲风格,非常适合青少年演唱,也能使学生对戏曲风格的歌曲有重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愿望。 教学目标: 1、 从歌曲《梨园英秀》蕴含的京剧元素锣鼓经、数板、西皮腔入手,体验并表演歌曲的京腔京韵。 2、 学习演奏简单的锣鼓经,掌握板鼓、大锣、小镲、钹的演奏方法,并为歌曲的第一乐段锣鼓经部分伴奏。 3、 能用绘声绘色的表情、铿锵有力的声音念数板部分,在唱的部分能唱出西皮腔的刚劲有力的风格特点。 4、 在歌曲的2拍休止和结尾八拍长音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演奏创作,培养学生内心稳定的节奏感以及演奏时相互配合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唱:声音的铿锵有力 2、 念:表情的绘声绘色 3、 奏:锣鼓的填充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巩固关于京剧的基础知识。 1、 在锣鼓经《急急风》中师生台步登场。 师:真是英姿飒爽、器宇轩昂!让老师着实感到:自古英雄出还是出少年哪! 2、复习歌曲。 师:同学们,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几百年来它以丰富的表现手段、独特的声腔京韵蜚声世界。前面我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梨园英秀》,这是一首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下这首歌曲。 3、巩固京剧专用名词:行当、四功、五法。 师:同学们不但演唱准确,而且声音洪亮而整齐,很有京剧的“精、气、神”,老师非常喜欢。现在我要考考大家, ①第二部分的念白中出现了很多京剧的专用名词,其中什么是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它的四功是什么?(唱、念、做、打) 五法又是什么呢?(口、手、眼、身、步) ②基础知识掌握得真不错。那么这首歌曲为什么唱起来很有京剧的味道,(点击课件,板书)它借鉴了京剧表演中的哪些元素?我们又怎样更加丰富的表现这首歌曲、唱出它的京腔、演出它的京韵呢? (板书:京腔京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以随锣鼓点“台步”进教室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京韵的“精气神”;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巩固一课时所学并与后面教学环节自然衔接。】 二、自创锣鼓谱,在击打中学习京剧元素之锣鼓经 1、认识锣鼓经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猜一猜这个括号里的“嘟噜八大仓”指的是什么?(锣鼓经)在京剧中,锣鼓是京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板书:锣鼓经) 俗话说: “一套锣鼓半台戏。”京剧演出中可以没有唱段、可以没有念白,但却不能没有锣鼓。而锣鼓经里每个字都有自己特定的打击密码,看! 2、 出示自创锣鼓经记谱法,教师依次介绍。 锣鼓经 记号 演奏方法 嘟噜 板鼓双楗滚奏 八 板鼓双击楗 大 板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