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开篇的第 1 课。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为了巩固统一,隋文帝时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迅速,国力强盛;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1300 年。但隋炀帝的暴政也使得隋朝迅速灭亡。从 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至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仅存在三十八年,“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 本课内容有四个子目: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以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灭亡为两大框架,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这两件大事,实际是隋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上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的秦汉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的条件。对于本单元零散的知识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使之形成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确定 1、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史料证实:通过史料整理,知道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3、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和材料,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练习,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4、时空观念: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关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统一、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 2、难点: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或影响;科举制度创立的进步意义。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提问:在华夏大地上,有一项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古代伟大工程。长城横亘东西,冷峻深沉,而它连贯南北、轴舻千里。这一撇一捺,一刚一柔,正好形成中国“人”!它们是我们中国人为人类所创造的两大人工奇迹。你知道这是什么工程吗?你知道是谁主张修建的吗?你知道他开凿的原因吗?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隋朝大运河。活动意图说明:利用地图和陈述,让学生初步形成大运河的空间感和了解大运河的价值。同时通过追问和学生已有历史储备,引出修运河的原因,为后面的反转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做铺垫。环节二:新课教授 第一篇章:大运河———波澜画卷 品 隋朝大运河概貌教师活动2 1.要求学生结合书本第三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手绘大运河,明确“一中心两端点,四河段五水系”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大运河图示,提出疑问。 学生活动2 1.结合书本作图;2.提出疑问并相互解答:①隋朝大运河部分是断开的?因为利用天然河道的某一段(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