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末综合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 一、硫及其化合物 二、氮及其化合物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考真题体验 1.[2024·河北卷]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BaSO4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易燃类物质,应注意防火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2.[2024·湖北卷]过量SO2与以下0.1 mol·L-1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Na2S 产生淡黄色沉淀 3SO2+2Na2S===3S↓+2Na2SO3 B FeCl3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C CuCl2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SO2+2CuCl2+2H2O===2CuCl↓+H2SO4+2HCl D Na2CO3(含酚酞)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2SO2+Na2CO3+H2O===CO2+2NaHSO3 3.[2024·湖南卷]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 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HNO3中表面钝化 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了NO2 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3NO2+H2O===2HNO3+NO 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 4.[2024·河北卷]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 气体 试剂 A SO2 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 B Cl2 MnO2+浓盐酸 C NH3 固体NH4Cl+熟石灰 D CO2 石灰石+稀盐酸 5.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反应错误的是( ) A.[2023·辽宁卷,3A]合成氨:N2+3H22NH3 B.[2023·辽宁卷,3B]制HCl:H2+Cl22HCl C.[2023·辽宁卷,3C]制粗硅:SiO2+2CSi+2CO↑ D.[2024·江苏卷,6C]硝酸工业中NH3的氧化反应:4NH3+3O22N2+6H2O 6.[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 +2Fe(OH)2↓ 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 Na2S+2O2===Na2SO4 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4Br2+4H2O===HBrO4+7HBr 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CuSO4·5H2O===CuSO4+5H2O 7.[2023·广东卷]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H3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图甲:喷泉实验 B.图乙:干燥NH3 C.图丙:收集NH3 D.图丁:制备NH3 学科素养提升 提升一 压强差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 1.喷泉实验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压强差的方法有 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 ②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 (1)如图甲(或如图乙)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 (2)如图丙锥形瓶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锥形瓶内液体迅速向上流动,形成喷泉。 3.压强差原理应用 装置 应用 通过注射器使气体进入Y,气体混合发生反应产生倒吸 图中B瓶为安全瓶,由于B中导管较短,不会使液体进入A;另外起到对气压缓冲的作用 导管a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以便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装置B长颈漏斗起到缓冲作用,装置D可防倒吸 即学即练 1.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