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5560

8.3 第1课时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63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教版,化学,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第1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Ca(OH)2+H2SO4CaSO4+2H2O C. CO2+2NaOHNa2CO3+H2O D. Fe+CuSO4Cu+FeSO4 2.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 C. 恰好完全中和后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水 3.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 A.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B.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溶液制波尔多液 C. 用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纯碱 D. 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4.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1)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丁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2)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 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图乙中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图乙中d点对应溶液加热蒸干所得的固体为纯净物 C. 图乙中c→d对应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丙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 A. 加入Fe(OH)3,生成黄色溶液 B. 加入锌粉,无气体生成 C. 测得该溶液的pH=7 D. 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6. (2023·苏州)常温下,将10 mL 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 mL 5%的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边滴加边振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稀溶液的密度近似看成1g/mL) (  ) A. 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Na+的数目不断增加 B. 滴加过程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溶液pH为7 C. 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D. 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 7. (2023·包头)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NaOH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7题 A. 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 加入b g 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加入c g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仅有Cl- D. NaOH溶液由a g递增到b g,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8. (2024·江西模拟)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是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 9. (2023·邵阳)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 项 物 质 杂 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MnO2 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Ag粉 Fe粉 加入适量的Al2(SO4)3溶液,过滤 C CO2 CO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0. 含NaOH或H2SO4的废水单独排放会造成污染。某工厂设计将两种废水排放在同一废水池中,反应后使溶液呈中性再排放。如图所示,A活塞可以控制含NaOH的废水的流速,B活塞可以控制含H2SO4的废水的流速,现测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第10题 (1) 酸性废水直接排放后会使土壤酸化,常用    改良酸性土壤。 (2) 两种废水按一定的流速排放后,测得废水池中溶液呈碱性,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 若含氢氧化钠废水的流速为8 L/s,则含硫酸废水的流速为    时,才能使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两种废水的密度都近似为1 kg/L) 第1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 B 2. D 3. D 4. (1) NaOH+HClH2O+NaCl H++OH-H2O(或H+和OH-反应生成H2O) (2) HCl (3) 12 (4) C 5. C 6. A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