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5610

8.3 中和反应 导学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114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和,反应,导学案,答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3节 中和反应 第1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 据教材“实验探究”的实验内容填空。 (1)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向此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由    性变为    性,pH的变化是    ,溶液的温度    。 (2) 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另取一根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呈    色,证明实验(1)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均无    ,氢氧化钠和盐酸    反应。 (3) 用玻璃棒蘸取实验(1)所得的溶液,加热至蒸干,玻璃棒上有      。 (4) 上述实验说明:氢氧化钠    盐酸反应,生成    和    ,同时    热量。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不仅与生成物有关,还与反应物是否有    有关。当滴入的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    性;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    性;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盐酸有剩余,溶液呈    性。 2. 中和反应 (1) 酸与碱作用生成    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其表达式为 。 (2)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解离生成的氢离子(H+)和碱解离生成的      结合生成    。 (3)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    是中和反应。 (4) 中和反应的应用。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含硝酸):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            ;用氨水(NH3·H2O)中和含硫酸的废水:            。 1. 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 A. 紫—红—蓝 B. 蓝—紫—红 C. 蓝—红—紫 D. 紫—蓝—红 2. 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表所示。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的物质是 (  ) 物 质 食醋 酱油 食盐水 肥皂水 pH 2~3 4~5 7 9~10 A. 食醋 B. 酱油 C. 肥皂水 D. 食盐水 3.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 D. 从20 s到40 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4.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  ) 选 项 物 质 杂 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足量水 B NaCl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钾溶液,干燥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过量Cu(OH)2,过滤 5.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5题 (1) 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① 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理由是               。 ② 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名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NaOH;猜想三:        。 ③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④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表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猜想三正确 (2) 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硝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           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第2课时 复分解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