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 超市购物 12÷3=4(个) 想:把12个 平均分成3份, 求每份是几。 12个 个 个 个 复习导入 说说图意并列式 6÷2=3(盘) 盘 想:求6里面有几个2。 6个 说说图意并列式 儿童用品区域 6元 8元 7元 ?元 56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格。 问56元能买几个计数器。 探究新知 活动一 (1)请你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写一写或算一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2)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3)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怎样解答? 一个计数器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用除法计算。 56÷8 = 7(个) 6元 8元 7元 ?元 56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解答正确吗? 56÷8 = 7(个) 一个计数器8元,7个一共是8×7 = 56(元)。算对了。 答:56元可以买7个计数器。 6元 8元 7元 ?元 我有24元钱, ,可以买几个? 只能买一种玩具哦! 同桌互动 一人补充数学信息,一人回答。 6元 8元 7元 ?元 我有45元钱, 买了5辆玩具小汽车。 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45÷5 = 9(元) 答:一辆玩具小汽车9元。 (1)56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2)如果45元买了5辆玩具小汽车。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56 ÷ 8 = 7(个) 45 ÷ 5 = 9(元) 活动二 (1)独立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同桌说一说 答:56元可以买7个计数器。 答:一辆玩具小汽车9元。 相同点:①都是用除法 ②都是已知总钱数 不同点:总钱数 一件商品的价钱=个数 总钱数 个数=一件商品的价钱 日用品区域 练习巩固 (1)买6块毛巾,一共需要多少钱? 5×6 = 30(元) (2)用36元可以买几个茶杯? 36÷9 = 4(个) 答:一共需要30元。 答:用36元可以买4个茶杯。 8元 9元 5元 6元 1.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用30元能买几顶帽子? 30÷6 = 5(顶) 答:用30元能买5顶帽子。 8元 9元 5元 6元 2.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买3个面包27元。 促销的面包每个多少钱?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27÷3 = 9(元) 10-9 = 1(元) 答:促销的面包每个9元,每个比原来便宜1元。 你有哪些收获? 1.总钱数 一件商品的价钱=个数 总钱数 个数=一件商品的价钱 2.当我们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或者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用除法来解决。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找找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平均分解决问题?和家人说一说。 3. 儿童游乐项目价目表 碰碰车(每辆坐2人) 8元/人 小飞机(每架坐3人) 6元/人 过山车(每排坐2人) 9元/人 (1)18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18÷2 = 9(辆) 答:18人要坐9辆碰碰车。 4.将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 = 4(段) 答:可以分4段。解决问题(除法) 龙湖阳光实验学校 204班 蔡洁漫 2025年3月25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通过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除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丰富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复习平均分两种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平均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1.看图理解题意。(走进儿童用品区)(出示教材P41例3情景图) 师:看一看图片,你都知道了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图中告诉了每个长颈鹿玩具是6元,每个计数器是8元,每个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