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计划”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 高一地理试题 (
组卷网,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全球8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70°N至50°S地区,如图为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图推测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30°N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 B. 北温带地区因陆地面积大,较南温带人口多 C. 北半球各纬度人口比重均比南半球高 D. 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比中纬度大 2. 10°N~10°S范围内平原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 B. 陆地面积小 C. 气候湿热 D. 旱涝灾害多 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跨区域人口流动量累计超23亿人次。位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在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81.7%。近年来,异地旅居康养的新型养老方式逐渐成为时下银发人群的生活新风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量人口跨区域流动,其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B. 春节假期时间长 C.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 人口分布不均匀 4. 春节假期期间,大量游客涌入哈尔滨,会促使当地( ) A. 人口年龄结构优化 B. 用工压力的缓解 C.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D. 第三产业的发展 5. 影响东北地区银发人群南下异地养老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收入 B. 医疗水平 C. 地域文化 D. 自然环境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以内,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4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 人口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蕴藏的资源数量 7. 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应正确是( ) A. 塔里木盆地———矿产资源 B. 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 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 青藏高原———气候资源 8. 下列关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空间环境大小 B. 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C. 实际人口数量一定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D.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如图为1961~2020年伦敦市的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以1961年为基数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 城市人口的数量 B.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 C. 城市功能区增多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0. 20世纪中后期,伦敦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 A. 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 B. 城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 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D. 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 11. 21世纪以来,伦敦城镇化所处阶段及可能出现的城镇化现象正确的是( ) A. 滞后城镇化 B. 逆城镇化 C. 郊区城镇化 D. 再城镇化 蘑菇房(如图)是云南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房屋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房屋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用泥土制成,上覆茅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蘑菇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