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回顾所学,历史上对外交往又哪些重要的事件? 张骞出使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华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中国航海日正式启动。2024年7月11日,是第二十个"中国航海日"。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2022年版)课标: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明朝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抗外来侵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 目录 郑和远航 戚帅抗倭 援朝护邻 葡租澳门 01 02 03 04 东洋 西洋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 基础 目的 阅读教材P91,整理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 时间: 次数: 出发地: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主要活动: 7 刘家港 1405-1433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赠送礼品、商品交易 越南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斯里兰卡 印度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人物 哥伦布 郑和 比较结果 时间 1492-1504 1405-1433 次数 4次 7次 船队规模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1500吨左右) 到达范围 美洲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比东西方的航海活动,试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很多国家航海的时间都早几十年。 郑和的船队曾访问过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一个如此强大的舰队,却没有进行任何侵略与殖民行为,说明郑和时代的中国,真正承担起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欺凌小国,播仁爱友谊于远邦,宣昭颁赏,薄来厚往。 阅读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材料研读 (1)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原因) (2)科技保障: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4)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5)交通发达: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条件。 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明朝:政治腐败 海防松懈 日本:社会动荡 明·仇英《倭寇图卷》局部 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造成严重的倭患。 戚继光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率军前往 地区, 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 1561年,在 , 平定了 地区的倭患。 浙东 东南沿海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广东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