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元朝末年,民间流行一首《醉太平小令》的歌谣,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背景: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另一版本的朱元璋画像 1、建立 2、迁都 迁都北京 ①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②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 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建文帝 朱允炆 明成祖 朱棣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译文:元代的建立是依赖当初元世祖忽必列的雄武,元代的灭亡主要因为权臣揽权,皇帝被蒙蔽皇权被削弱。……如果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就容易使大臣专权。 二、强化皇权 元朝灭亡的教训: 明太祖的目的: 1.地方分权(行省制度) 2.朝臣权力过大(中书省)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二、强化皇权 明初 胡惟庸 案 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呢? 为进一步集中权力。 相权威胁皇权, 秦 唐宋 明 群相 废相 独相 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 明朝特务机构 明朝统治之强化皇权 “朱元璋改诗” 八十岁的钱宰每天四更就要起床去午门朝见,唯恐会迟到,这对于他有些吃不消,便在家中随口吟了一首打油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钱宰只不过是随口说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朱元璋专门召见钱宰,一见面就对钱宰说:“昨日作的好诗啊。”只这一句话把钱宰惊得冷汗直流。钱宰还没来得及细想,朱元璋又接着说:“不过朕并没有嫌你迟到,把‘午门朝见尚嫌迟’的‘嫌’字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更加惶恐,连忙磕头请罪。朱元璋大笑说:“朕今放汝去,好好熟睡矣。”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措施 影响 地方 中央 军事 特务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废丞相和中书省,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加强了君主专制 明朝统治之强化皇权 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把所有大权独揽一身。 1.科举制始创于何时 是如何完善的? 2.到明朝时又有什么变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始创于隋朝,经唐朝发展,在宋朝鼎盛。 举子看榜图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我定下的文体叫八十股,句句对仗平仄要调。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 2、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八股取士”的危害是什么? 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2、阻碍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八股取士的影响: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