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大旱,蝗灾肆虐,瘟疫流行。安徽凤阳一户朱姓人家,贫病交加,半个月内数人去世。家中的幼子难忍饥饿,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肯定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导入新课 《明史》书影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素养目标: 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阅读材料,说说元末出现了什么景象? 明朝的建立 壹 一、背景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背景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元末红巾军起义 二、经过 明太祖(1328—1398) 姓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 籍贯:濠州钟离 (今安徽凤阳) 家庭出身:贫农 前半生:放牛,出家,乞讨,起义 “传奇皇帝”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南方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阅读课本,梳理明朝建立的经过 三、迁都 迁都北京 ①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②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 建文帝 朱允炆 明成祖 朱棣 强化皇权 贰 一、背景 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结合课文和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思考:为什么明太祖要强化皇权? 结合课本思考中央采取了那些措施? 二、中央措施 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秦朝设立,明朝废除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二、中央措施 在中央:设立“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朱元璋 明成祖 设立锦衣卫 设立东厂 锦衣卫木印 职责: 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目的:监视官民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均由皇帝 直接指挥 设西厂(明宪宗) 三、地方措施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弊 大 于 利 地方: 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皇权。 结合课本思考科举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