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6890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件(共5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

日期:2025-04-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51303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生物学,高中,2019,人教
  • cover
(课件网) 2.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节聚焦 科学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有哪些平行关系? 摩尔根如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怎么从基因和染色体的层面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 一、学习目标 二、重难点 1.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 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一演绎法。 2.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角度,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作出现代解释。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 2.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作出现代解释。 3.对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 4.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关系。 典型习题 规律总结 摩尔根的实验证据 遗传定律现代解释 萨顿的假说 三.课堂教学内容 46条 23对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讨论: 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哪些染色体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序列,首先要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如果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序列,就要知道包含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染色体组由哪些染色体组成。 问题探讨: 46条 23对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讨论: 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是相同的或是等位基因,只对其中一条测序就可以了;性染色体X和Y差别较大,基因也大不相同,所以都要测序。 问题探讨: 1 2 3 4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经过实验发现染色体 1890年,科学家确认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 1866年,孟德尔发表关于遗传规律的论文 1909年,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基因 基因在哪里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 预测出了遗传因子(基因)的客观存在 减数分裂的研究:为找到基因提供了最正确的线索 5 6 1.萨顿的假说 1903年,美国科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其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即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行为高度一致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 体细胞 配子 基因成对 D d Dd 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受精后 体细胞 成单 遗传学 等位基因分离 一对基因 染色体成对 成单 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 细胞学 同源染色体分离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萨顿的假说 0 假说内容: 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理由: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d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成对 存在 染色体成对 存在 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成对的基因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 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研究方法: 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 类比推理法 看不见的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 看得见的染色体 比较项目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传递中的特点 存在形式 体细胞中 配子中 体细胞中的 来源 形成配子时的分配特点 在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成对 成对 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