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情调研试题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部分,四大题,满分7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愿卷”(2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愿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在外城西北部有复杂的水利系统:在陶寺古城遗 址发现多处墓地,随绵品数量差异较大,这表明 A.农耕文明开始出现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政治制度等级森严 D.贫富分化的出现 2.“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与其主张一致的是( A.知被知己者,百战不列 B.不别亲疏,不殊贵度,一断于法 C仁以处人,有序和谐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游牧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意,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这说明 人华夏认局观念增强 B.政权更达频繁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国家趋向统 4.图1是唐前期和和宋代经济分布图,其变化反映了(() 唐朝前期经济分布国 宋代经济分布图 图1 A.丝绸之路畅通 B海外贸易繁荣 C.市民生活丰富 D.经济重心南移 5,1895年,张容创办了以“大生”为名的股份制机器坊织企业,被誉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典范:卢作孕于 1925年创办了民生公司,抗战期间组织船队抢运物资和人员入川,乾誉为“中国船运史上的敦刻尔克”。 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里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C.近代中国局势的动荡不安 D.早期近代化的初步探索 6.萧华写道:“红或飘,军号响。战马乳,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该诗反映的事 件是( A武昌怎义 B.北伐战争 C万里长征 7.1938年12月《新华日报》报道:“消缅公路自昆明至腊成,全粮二十万民众群手延足,以血汗铺就, D.解放战争 此路贯通之日,即为我民族打通战时生命线之时,”报道中的壮带直按体现了(、) A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建设成果 C.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贡就 B.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用一 D.全民族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 第1页共4页 8.下图是1955年发行的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郎票,该邮票( 围2 A展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B.记录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C.宜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9.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要求中方参会人员每人做一套西装与一套中山装:2014年亚太经 合组织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上,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各式服装。外交服饰的变化”) A,体现了中国的审美标准 B提升了中国因际地位 C.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D.引领了国际服饰海流 10.下图是1984一1989年安徽省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由此可知( 1出m2mw 图3 A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R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体制不新完善 D.对外开放辐射范围扩大 11,12世纪,西欧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城市工商业 者对世俗知识的大量需求,诞生了知识分子阶层。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B摆殷了封建统治束姆 C.保障了市民阶级利益 几推动了教有文化发展 12.下图中摘录的名人名言,其共同思想是 ① 人和维雀走的那样作桥,应线自求知和美始,走1已的路。 时自:不价任,还会信任什么直单,对悲实才不会对别人 华1比像 图4 A.人文生义 B民主科学 C.自由平等 D,理性主义 3.彼得一世推行剃须易服、学习西方礼仪,但农奴被排除在“文明化”进程之外,法律明确规定,贵, 不得与农奴同桌用餐,违者受罚。这意在强调被得一世改革( A.开启俄国近代化 B主张向学习西方 C.实减者富国强兵 D.强化皱国农奴制 14.二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堂言,男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因领土,例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