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8185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813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西省,答案,试题,语文,月月,学期
  • cover
山西省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一质量检测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亲爱的同学,展卷安!让我们一起开启美好的语文之旅…… 一、古典之美(25分) (一) 1. 学校诗社举办“诗情万象·文韵悠长”主题活动。请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热情奔放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诗人重回延安的兴奋、喜悦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贺敬之《回延安》) (2)“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_____”,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见到亲人时无以言表的激动之情。(贺敬之《回延安》) 思念动人 (3)“_____,_____”,以衣领的颜色代指所思之人,以悠长的思念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深情。(《诗经·郑风》) (4)“_____,_____”,以夸张的手法写时间的流逝,极言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诗经·郑风》) 哀怨凄凉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悄怆幽邃”,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哀怨的心境。(柳宗元《小石潭记》)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诗歌在篇章结构上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别具一格。请赏读《式微》,完成右侧的诗歌赏析。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赏析:这首诗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将_____之情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令人回味无穷。 (二) 班级开展“经典佳文大家赏”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屋舍俨然 _____ (2)便要还家 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 (4)乃不知有汉 _____ 4. 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村里人告诉(渔人)说:“_____”。 5. 在赏读环节,有同学提出,文中描绘的桃花源其实是作者对理想社会与政治愿景的具象化表达。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桃花源究竟美在何处。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①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②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注】①命:命脉。②段(qū):驱使。 6.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的停顿处。(标两处) 以 攻 则 取 以 守 则 固 以 战 则 胜 7. 选文中提到的“殴民而归之农”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这一举措最终会带来什么好处? 二、文学之约(35分) (一) 学校举办“文化绵延·立春启岁”主题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小题。 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时,我们的祖先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掌握并认识了季节更替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