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东北地区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森林群落为落叶针阔混交林。则这类生物群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区别于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外貌和结构相对稳定且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 生活的植物多依赖动物传粉,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与植物有关,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 2.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正确的有 ( )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②“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③“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④“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相 1项 2项 3项 4项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存在直接营养供应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和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A生物以B生物为食,同时也可能会以B生物的食物为食 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一定会导致被捕食个体的死亡 4.绿头鸭是闽江河口湿地常见的冬候鸟之一,食性广而杂,常以植物的种子、藻类以及小鱼、小虾等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 绿头鸭标志后重捕时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绿头鸭有多种捕食对象,同时也可能是多种动物的捕食对象 闽江河口湿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 5.当不同物种利用相同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共用资源减少导致种间竞争增强 自然选择会导致生态位重叠程度升高 群落的分层现象可降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 不同物种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能充分利用资源 6.下列关于不同类型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荒漠群落的植物具有耐旱特征,如仙人掌的气孔在夜晚开放 森林中生长的植物为乔木和灌木,没有草本植物 草原生物群落中,各种耐寒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不同群落分类的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7.下列关于不同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叙述,错误的是 ( ) 森林群落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体积小,适合弱光生存 草原群落中植物叶片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抵抗干旱 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擅长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以躲避天敌 荒漠群落中蜥蜴表皮外的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8.某科研小组对玉米地进行了研究,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玉米地里不同的玉米品种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坡上与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调查玉米地范围内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玉米地里杂草的产生、蚜虫的迁入,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 9.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湿地公园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10.下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据a点可判断该群落为初生演替 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随着演替的进行,c点群落丰富度比b点降低 d点乔木阶段时,灌木中的阳生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11.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