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8952

第一章、第二章 阶段性检测卷(一)(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4388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章,苏教版,环境,生物,必修,选择性
    阶段性检测卷(一)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J”型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λ代表的是增长率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引入天敌,被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 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种群的“J”型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3.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调查生态园中三叶草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 预测某地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主要依据年龄结构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4.常年生活在北极的挪威旅鼠主要以苔草为食,出生一个月可达性成熟。每隔几年,挪威旅鼠数量就会大爆发,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 密度过大时雌鼠的生理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挪威旅鼠、苔草两者的种群数量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苔草周期性短缺是导致挪威旅鼠数量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旅鼠种群密度,部分标志物脱落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小 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 10 5 5 10 适当的搅拌,可能会缩短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 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若统计前未摇匀会导致统计菌数大于实际值 可通过血球计数板准确获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6.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完全消失的原因是发生了种内竞争 火灾、地震和寒流等自然灾害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捕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使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持续喷洒农药、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都有利于长期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7.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等距取样法 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 调查某种具有趋光性害虫种群密度时,黑光灯诱捕法能准确反应其种群密度 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若某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则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减弱 若某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则其处于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对于鼠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 理论上“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9.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而根系发达的深根系丛生大禾草及轴根型杂草如灰绿藜等能适应这种环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 小叶锦鸡儿灌木高低错落具有明显垂直结构 小叶锦鸡儿参与其所在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小叶锦鸡儿一定导致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10.古诗词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兔丝附蓬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