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973

山东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223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北宋,2份,教学设计,ppt,33张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讲述有关历史故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3.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用三分钟时间播放高枫演唱的《大中国》,同时用投影打出歌词。 新授 一.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并注意观察三个政权的形式图投影出示自主学习问题:感受新知———崛起与分立   1.北宋的建立:史事链接:概述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学生听教师讲述,了解历史发展线索 2.以图述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之后,观看视频,北宋的建立从剧情中提取有效信息。 3.契丹的兴起: 传说钩史:讲述有关契丹兴起的传说风俗叙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契丹族的生活状况人物学习;讲述耶律阿保机的历史贡献,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述,观看视频了解契丹兴起的地区。了解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史实明确:契丹政权的建立 4.西夏的建立 文物证史:讲述西夏王陵的有关知识风俗叙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党项族的生活状况 史实明确:讲述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述,了解西夏兴起的地区了解重要人物,提取有效信息。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战争与和平 1.宋辽和战: 观看视频,了解辽与北宋的关系.了解历史背景,历史发展线索 澶渊之战:概述战争的发起,寇准直谏———真宗亲征———辽军受挫———宋辽议和。学生读出经过 澶渊之盟:教师讲述宋辽议和,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起读澶渊之盟的内容。 出示澶渊之盟的内容,如何看待宋辽之间的这次和议? 2.宋夏和战 学生阅读56页内容回答有关西夏与北宋关系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 (2).西夏求和的原因? (3).和约时间、内容及影响 分组讨论: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重要意义?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学生起读。 教师总结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他们是怎样从碰撞中走向融合的。导入下一个内容。 三、感受新知———交融与发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56页回答辽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根据课文学生回答。 1.辽西夏如何学习北宋。 史料分析:讲述辽、西夏推行汉法的原因情况介绍:组织学生概述辽夏推行汉法、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措施。阅读课文,听教师讲述,了解史实背景 。 2.多元汇聚图文并述:展示图片,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