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喜欢过节吗?请你来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2 传统节日 1.会读“统、贴”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我们先一起来读准这些生字。 学认字词 统贴宵巷祭舟艾 tǒnɡ tiē xiāo xiànɡ zhōu tánɡ qǐ qiǎo bǐnɡ shǎnɡ jú lánɡ jì 堂乞巧郎饼赏菊 翘舌音 ài 字理识字 祭 jì 左肉,右手,下面祭桌。 本义是杀牲以礼拜鬼神。 学认字词 学认字词 换一换 站-立+贝=贴 常-巾+贝=赏 减一减 察-宀=祭 吃-口=乞 加一加 纟+充=统 龙舟 月饼 菊花 学认字词 看图识记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品读课文 本文一共有8句话,讲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7个传统节日 品读课文 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春节 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品读课文 除了贴窗花、放鞭炮,春节还有哪些习俗? 品读课文 贴春联 拜年 压岁钱 品读课文 元宵节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或灯节,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元宵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呢? 品读课文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人如潮”形象生动地写出元宵节热闹的气氛。 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么样过元宵节? 吃元宵 猜字谜 逛庙会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人们的心情怎样?带着感情读一读。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朗读指导:朗读这两句时,要读出热闹、欢乐的感觉,重读“炮”,“潮”,读出对这两个节日的喜爱。 品读课文 清明节一般在阳历的4月5日前后,人们习惯在这一天扫墓、插柳、踏青等。 清明节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朗读指导:朗读这句时,声音应低沉,读出对先人的缅怀之情,重读“扫”。 品读课文 端午节也叫端阳,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端午插艾”这是自古就有的习俗,人们认为艾叶有辟邪、驱瘴、防蚊虫等功效,因此将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品读课文 端午节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品读课文 乞巧节 乞巧节是指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节。相传说,天上的牛郎和织女每年这天晚上会在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 乞巧习俗:起源于汉代。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们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品读课文 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品读课文 中秋节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中秋也是团圆的节日,圆圆的月饼和月亮寓意着团圆。 我国的月饼多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品读课文 重阳节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人们会登高、赏菊、秋游等。“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因此人们常在这一天祭祖与举行敬老活动。 你知道重阳节还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