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2024)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 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们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是一种双子叶植物 B.水稻种子中没有子叶 C.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 D.精白米能萌发长成幼苗 2.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氧气 3.某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取300粒小麦种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一共有三个:光照、黑暗、温度 B.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相同,不能作对照 C.第1组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 D.该实验说明玉米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4.槐树、杨树等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原因是茎具有( ) A.树皮 B.导管 C.筛管 D.形成层 5.如图所示为花蕊结构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雌蕊 B.丙发育成种子 C.乙是花柄 D.丁发育成果实 6.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结合的过程 B.①和③结合的过程 C.①和④结合的过程 D.②中的精子和③结合的过程 7.在花蕾期,把豌豆花甲去掉雌蕊,乙不做处理,丙去掉雄蕊。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并扎紧袋口,结果是( )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也不能结果 8.下列花中依靠风媒传粉的是( ) A.桃花 B.玉米花 C.油菜花 D.向日葵 9.观察漫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 B.移栽时带土坨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C.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各部位 D.夏日大树下可乘凉与蒸腾作用有关 10.研究者测量了一棵灰树18小时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曲线(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 B.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无关 C.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 D.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关性 11.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2.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拉动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高温天气时,降低叶面温度 C.蒸腾失水,浪费水资源 D.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3.将两盆牵牛花分别放在两个密闭装置中,A叶片所在的装置中放入一小杯清水,B叶片所在装置中放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两个装置都放在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小时,摘下A、B叶片进行如图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大烧杯内的酒精变绿色 B.乙是用清水给叶片降温 C.丙中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 D.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4.如图是“校验光合作用是香需要二氧化骤”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两枝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C.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 D.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15.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如表),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序号 实验材料 处理 实验结果 1 点燃的蜡烛 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钟罩里,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照 蜡烛熄灭 2 一只小白鼠 小白鼠死去 3 点燃的蜡烛+—盆植物 蜡烛没有熄灭 4 一只小白鼠+一盆植物 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