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 文言文二则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两则文言文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体会文中人物的求学精神,培养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习目标: 囊萤夜读 作动词用,用口袋装的意思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读书。 车胤(yìn) 人物简介 车胤(约333—401) 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他学识渊博,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历任中书侍郎、侍中、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等职。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被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死后追谥忠烈王。 初读课文 初读古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胤恭 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恭 勤 焉 yān ɡōnɡ qín 写字方法: 一看结构, 二看占格, 三看笔顺。 囊 勤 恭 逢 博 萤 贫 左右结构: 勤、博 上下结构: 恭、贫 上中下结构: 囊、萤 书写生字 半包围结构: 逢 再读课文 再一起来读读课文,划分好节奏吧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大意 恭勤 肃敬勤勉 疲倦 知识广博 通晓,明白 句意:车胤为人肃敬勤勉,为学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博 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理解大意 贫 贫寒 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盛 装 接着 句意:(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品读课文 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他是一个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文才广博而十分精通的人。 车胤读书克服了哪些困难? 家庭的困难 天气的炎热 时间的煎熬 品读课文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一个人即使博学多才,仍要谦虚谨慎,继续学习。 文章主旨 本文讲述了车胤因家庭贫困而没有灯油点灯读书,只能用袋子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表现了车胤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车胤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铁杵成针 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 初读课文 初读古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卒 zú 书写生字 féng 逢 半包围结构 再读课文 再一起来读读课文,划分好节奏吧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理解大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句意: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句意: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交代事情起因 理解大意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句意:(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就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交代事情经过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句意: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交代事情结果 品读课文 李白感受到了什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