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自相矛盾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一)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 1.解释加点的字。 (1)天雨,解素衣。 (2)岂能无怪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 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 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 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度其足 ( ) _____ 吾忘持度 ( ) _____ 宁信度 ( ) 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_____同_____ (2)反归取之 _____同_____ 7.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何不试之以足? 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 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_____ 【参考答案】 (一)1.下雨。 感到奇怪。 2.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 他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冲着杨布叫。 3.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C (二)5. duó 测量 dù 拿 dù 相信 6.坐 座 反 返 7.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8.做人要学会变通,不能死守教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课题 15.自相矛盾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通过课本剧表演活动等活动,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让学生受到教育。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通过课本剧表演活动等活动,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让学生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时要把哪些问题交代清楚? 预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4.了解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1)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战国时期;地点:楚国;主要人物:一个楚国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楚人”) 出示语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了解“楚人”。 ①“楚人”是做什么的?(卖盾和矛。) ②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③“鬻”是什么意思?(卖。)“者”是什么意思?(……的人。) ④是能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⑤教师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学生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5.了解事情的经过。 (1)韩非是怎样描写事情的经过的?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