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2591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89573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47年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基本形成 15世纪 1991年 1995年 世界贸易受挫 曲折中发展 1945年 17世纪 20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 关贸总协定签署 冷战 结束 世贸组织成立 时空坐标 18世纪中期 21世纪 突飞猛进 中国茶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 西洋钟表传入中国内地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广销世界,西方服饰受中国文化影响。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世界贸易初步形成 关键事件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 形成进程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15C末-18C)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与掠夺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 (19C中期) 凭工业优势输出商品,扩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结合,商品输出 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20C初) 凭资本在经济上控制世界市场 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温故而知新】世界市场的形成 15世纪前(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贸易 15世纪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 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为何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①海运能力弱; ②地理环境阻隔; ③生产力水平低,交通通讯技术落后。 局部性、小规模 中间转手贸易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全球性、大规模 直接贸易 (一)区域性贸易: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发展历程 (二)初步形成: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工业革命)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表现:①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经营方式革新(股份公司等) 特点: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影响:结束了各州相对孤立状态,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物种交换示意图 荷兰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6年的股票 “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易中心转移;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 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 澳门 白银(日本)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 马尼拉 白银(墨西哥) 知识回顾:(纲要下第7课)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三)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期间(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原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②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③交通、通讯工具进步。 ③世界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 表现:①形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