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我们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习作要素] 一、回忆交流,选取印象深刻的素材。 1.利用教材提供的三个事例,进一步理解“长大”。“长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刻发生;“长大”是一种独有的感受,如自己内心有波动、思想有变化、认识有提高,这都是“长大”的表现。 [写法指导] 2.多角度挖掘习作素材。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打开思路,如最近、这个学期、今年;也可以从地点上打开思路,如学校、家里、旅途中;还可以从话题类别上打开思路,如友谊、挫折、亲情。 3.要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作为习作素材。比如,以“友谊”为话题,可从和伙伴交往的事情中选择给自己心灵带来震撼、令自己感悟到友谊真谛的素材;以“挫折”为话题,可从遇到挫折的事件中筛选带给自己深刻思考的素材。 二、厘清思路,把经过说清楚,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可以写当时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尤其是一些带给自己感触的细节,都要写清楚,这样才能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三、思维导图。 写什么 学校、家里、旅途中…… 友谊、挫折、亲情…… 最近、这个学期、今年…… 时间 话题 地点 开门见山,回忆往事,点明主题 交代事情的起因(略写)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详写) 写出事情的结果(略写) 总结出自己明白的道理,并点题 开头 结尾 怎么写 我和爸爸的另类“郊游” 李绅的《悯农》,我很小就会背诵了,但对诗句的体会并不深。直到有一天,爸爸带我去挖了一次花生,我才深刻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① ①开头以李绅的《悯农》入笔,以倒叙的方法引入正文。 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出发时,爸爸准备了面包和饮料,这简直就是一次郊游啊,我高兴地想。 深秋,路边的树叶都变黄了,风一吹,它们就像蝴蝶一样徐徐飘落下来。 远处的山一块黄,一块绿,一块红,好看极了。天空又高又远,湛蓝湛蓝的,如同刚刚被水洗过似的,真漂亮!爸爸打趣说:“这就是大自然的美,比你整天待在电脑前好吧!”②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深秋的树叶、远山、天空,画面优美,令人向往。 到了目的地,爸爸把工具拿了出来,他拿锄头,给了我一把小铲子。这是一片已经收割过的花生地,爸爸说机器收割过的地里还有“漏网之鱼”,我们的任务就是“颗粒归仓”。爸爸告诉我,看到一丛丛枯枝状的地方就挖,那下面就有花生,要把花生从根上一颗颗摘下来放到袋子里。 看爸爸示范后,我就挖了起来。刚开始挖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可没过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挖花生时会扬起很多土,很呛人,而且把花生摘下来也并不容易,拽得手上全是土,还很疼。③ ③详细描写挖花生的方法及困难,体现了劳动的不易。 挖了很长时间后,我又饿又累,可爸爸说必须挖满一口袋花生才可以休息。我越挖越慢,越挖越累,手脚又酸又疼。看着自己满身的尘土,我心想:这可真是另类“郊游”啊! 回去的路上凉风习习,景色依然很美,但我却没精神欣赏。到了家,我一屁股坐进沙发就再也不想动了。而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却没有歇着,把花生洗干净煮了。④ ④写“我”没有精神欣赏美景,从侧面反映了劳动的辛苦。 花生煮熟后,爸爸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