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多处运用了X X X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又称“千岛之国”,首都是雅加达。 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开始,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并在每个乐句结束时都运用了X X X的节奏。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三乐段重复了第一乐段。 歌曲的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方面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通过聆听歌曲《木瓜恰恰恰》,感受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风情,丰富情感体验。 3、掌握切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掌握切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分段聆听:聆听完整的歌曲音频,聆听经过剪辑的歌曲段落音频,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聆听,提高效率。 示范模仿:在解决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示范,并在白板中呈示、标注音乐记号,学生的观察能够更加直观,通过模仿,掌握音乐知识。 合作探究:经过合作、探究,能够分析、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声势律动:通过声势律动,进一步表现歌曲,将对歌曲情绪的理解通过律动表现出来。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卡片、多媒体设备、钢琴,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2、学生随音乐律动(播放音频) 二、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刚刚听过的这首歌曲情绪如何?歌曲是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 生:这是一首欢快、热情的歌曲,用中速稍快来表现。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木瓜恰恰恰》 同学们,大家听过市场里的叫卖声吗?请几位同学来模仿模仿。 生:生:卖西瓜咯,又大又甜的西瓜!新鲜的蔬菜,大家快来买呀!……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叫卖声,激趣导入。 三、新歌教授———学唱第二部分 1、师:聆听这个部分,思考印尼的集市上都出现了哪些叫卖的水果? 生:番石榴、菠萝、芒果、香蕉、榴莲、苹果。 2、师:仔细观察这个部分的乐谱,找找出现了什么特殊的节奏。(出示歌谱) 生:切分节奏(中间的这个音要唱得比较长和重一些) 3、划拍练习切分节奏 4、将六种水果带入切分节奏读一读,注意读准切分节奏。 5、完整按节奏朗读歌词。 6、将旋律带入唱一唱。 7、完整演唱第二部分,能够用热情的声音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切分节奏,用热情的声音演唱,体会叫卖歌的特点。 四、学唱第一部分 1、师:仔细聆听这部分旋律,找一找在每个乐句的结尾,你听到了什么特殊音响?(出示歌谱) 生:恰恰恰。 2、师:“恰恰恰”指的是恰恰舞,起源于古巴,在拉丁舞中最受欢迎,它的节奏欢快,富有趣味性。 3、练习X X X恰恰恰(一手划拍一手指眉心,轻声高位置,并加入拍手的动作。) 4、师:除了恰恰恰,观察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每个乐句开头都是弱起小节,每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还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5、练习弱起节奏和附点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